分类
智能语音技术

还是不会VAD?三分钟看懂语音激活检测方法

(在苹果系统下,如果文章中的图片不能正常显示,请升级Safari浏览器到最新版本,或者使用Chrome、Firefox浏览器打开。)

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基本概念,语音激活检测(VAD, Voice Activation Detection)算法主要是用来检测当前声音信号中是否存在人的话音信号的。该算法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判断,将话音信号片段与各种背景噪声信号片段区分出来,使得我们能够分别对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。

VAD有很多种特征提取方法,一种最简单直接的是:通过短时能量(short time energy, STE)和短时过零率(zero cross counter, ZCC) 来测定,即基于能量的特征。短时能量就是一帧语音信号的能量,过零率就是一帧语音的时域信号穿过0(时间轴)的次数。一般来说,精确度高的VAD会提取基于能量的特征、频域特征、倒谱特征、谐波特征、长时信息特征等多个特征进行判断[1]。最后我们再根据阈值进行比较,或者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机器学习的方法,得出是语音信号还是非语音信号的结论。

1 特征方法

1.1 基于能量的特征

基于STE和ZCC两个特征来进行VAD判别的理论原理是,在信噪比(SNR)较大的情况下,语音片段的STE相对较大,而ZCC相对较小,并且,非语音片段的STE相对较小,但是ZCC相对较大[2]。因为有人声的语音信号通常能量较大,且绝大部分能量包含在低频带内,而噪音信号通常能量较小,且含有较多高频段的信息。因此,我们可以通过提取语音信号的这两个特征,从而判别语音信号与非语音信号。

一段语音信号的频谱图示例
一段语音信号的频谱图示例

从这张图中,我们可以大致验证上述理论。语音信号在声音的频谱图上表现为一道道会持续一段时间的、由不同频率能量组成的“波纹”,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声纹。正常情况下,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语,都会有不同的声纹表现。我们这里在计算频谱图的时候,与我们做语音识别、声纹识别等任务所用的特征计算方法基本一致,比如AI柠檬博主在GitHub上开源的ASRT语音识别系统中所用的方法: https://github.com/nl8590687/ASRT_SpeechRecognition/blob/master/general_function/file_wav.py

计算STE的方法是,通过频谱图计算每一帧声音信号能量的平方和。计算短时过零率是在计算每一帧在时域上对应的过零数量,具体过程是,在时域上将帧内所有sample点平移1,在对应点做乘积,符号为负的则说明此处过零,然后只需将帧内所有负数乘积数目求出即可。缺陷是,当噪声大到和语音一样时,能量这个特征就几乎无法区分是语音还是纯噪声。

早先基于能量的方法,会将宽带语音分成各个子带,在子带上求能量;因为语音在2KHz以下频带包含大量的能量,而噪声在2~4KHz或者4KHz以上频带比0~2HKz频带倾向有更高的能量。在信噪比低于10dB时,语音和噪声的区分能力会加速下降。

1.2 频域特征

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(STFT)将时域信号变成频域信号,在得到如上述的频谱图中,即使在SNR到0dB时,一些频带的长时包络还是可以区分语音和噪声。

1.3 倒谱特征

对于VAD,能量倒谱峰值确定了语音信号的基频(pitch),也有使用MFCC做为特征的。

1.4 基于谐波的特征

语音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包含了基频F0及其多个谐波频率,即使在强噪声场景,谐波这一特征也是存在的。可以使用自相关的方法找到基频。

1.5 长时特征

语音是非稳态信号,普通语速通常每秒发出10~15个音素,音素之间的谱分布是不一样的,这就导致了随着时间变化语音统计特性也是变化的。而日常的绝大多数噪声是稳态的(变化比较慢的),如白噪声(机器噪声)等,我们可以以此来进行判别。

2 判别方法

2.1 阈值法

阈值通常是根据训练数据集特征预先得到的,对于噪声变化的场景,需要使用自适应的阈值。可以设能量 η=f(E),η∈E0,E1 ,将能量最小值记作 E0 ,并且将能量最大值记作 E1 ,对应的阈值为 η0和η1,则可以得到如下自适应阈值:
\(\eta= \left\{\begin{matrix} \eta_0 & E\le E_0 \\ \frac{\eta_0-\eta_1}{E_0 -E_1} E + \eta_0 – \frac{\eta_0-\eta_1}{1-E_1/E_0} & E_0 < E < E_1 \\ \eta_1 & E \ge E_1 \end{matrix}\right. \tag {1}\)

不过,绝大多数情况下,会使用平滑策略来更新阈值:
\(\hat \eta=\alpha \eta+(1-\alpha)\eta_{new} \tag{2}\)

2.2 统计模型方法

统计模型的方法最先源于似然比检验(likelihood ratio test, LRT),这种方法假设语音和背景噪声是独立高斯分布,这样它们的DFT系数可以用高斯随机变量来描述,这一方法考虑两种假设,HN和HS分别表示非语音和语音。给定第k帧谱Xk=[Xk,1⋯Xk,L]T,它们的概率密度函数如下:
\(p(X_k|H_N)=\prod_{i=1}^L \frac{1}{\pi \lambda_{N,i}}\exp(-\frac{|X_{k,i}|^2}{\lambda_{N,i}}) \tag{3}\)
\(p(X_k|H_S)=\prod_{i=1}^L\frac{1}{\pi(\lambda_{N,i}+\lambda_{S,i})}\exp(-\frac{|X_{k,i}|^2}{\lambda_{N,i}+\lambda_{S,i}}) \tag{4}\)

其中 i 是频点索引, λN=[λN,1⋯λN,L]T 并且 λS=[λS,1⋯λS,L]T 分别是噪声和语音的方差。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噪声估计和谱减的方法从训练数据集中获得。然后可以获得第i个频段的似然比 Λi ,这样可以获得最终的似然比检验:
\(\Lambda_i=\frac{p(X_{k,i}|H_S)}{p(X_{k,i}|H_N)}\tag{5}\)
\(\log \Lambda=\frac{1}{L}\sum_{i=1}^L \log \Lambda_i,if \log \Lambda \ge \eta,then, H_S,else H_N \tag {6}\)

由于式(5)和(6)中左侧的log总是正数,这一似然比偏向 HS ,所以减小只有噪声时似然比波动的decision-directed(DD)方法被提出来,DD方法在语音到非语音变换区域容易发生错误。又有基于平滑的方法被提出来。 上述是基于高斯的统计模型,有其它学者提出使用DCT或者KL做为特征的拉普拉斯,伽马分布以及双侧伽马分布可以更好的描述语音和噪声的分布,这在低信噪比时可以获得更好的VAD检测结果。

其他一些基于统计的VAD方法也被提出,RONAO[3]等学者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VAD方法,而李强[4]等学者针对基于HMM的 VAD算法对噪声的跟踪性能不佳的问题,对其进行了改进,提出采用Baum-Welch算法对具有不同特性的噪声进行训练,并生成相应噪声模型,建立噪声库的方法。

我们所熟知的WebRTC就使用了基于高斯的统计模型这一方法,并且结合了STE短时能量和ZCC过零率等指标实现。

2.3 机器学习方法

我们还可以直接通过机器学习方法(比如神经网络模型),使用上述的某种或多种特征进行判别来实现VAD。这一方法主要问题在于,目前很多数据集都是通过传统的VAD方法进行标注的,即使人工标注或校验,也很难避免错误标注。如果标注的数据里有不准确的标注的话,那么如何通过机器学习以获得更准确的VAD?而且还有个难点是,实际中强噪声场景下的数据集该如何标注的问题。

3 总结

在本文中,我们首先明确了语音激活检测的基本概念,然后主要探讨了五种进行VAD的特征方法原理和三类判别声音片段为语音还是非语音的方法原理。做语音激活检测这一任务时,我们一定要搞懂VAD底层实现方法的原理,要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,融会贯通,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所使用的技术胸有成竹,知根知底,才能够做到灵活应对。不过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通常并不需要自己亲自编写代码去实现每一个算法,AI柠檬博主在这里推荐在GitHub上看到的一个Python接口的 WebRTC中VAD实现开源项目:https://github.com/wiseman/py-webrtcvad ,自己试了一下,还不错,欢迎各位加AI柠檬的语音群一起交流,信息详见AI柠檬博客页面下方。

参考资料 Refference

  1. 语音检测(VAD)原理和实例, https://shichaog1.gitbooks.io/hand-book-of-speech-enhancement-and-recognition/content/chapter7.html
  2. 关于语音端点检测(Voice Activity Detection,VAD)的一些汇总 https://blog.csdn.net/baienguon/article/details/80539296
  3. RONAO C A, CHO S B.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using smartphone sensors with two-stage continuous hidden Markov models[C]//Proceedings of the 2014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. Piscataway, NJ:IEEE, 2014:681-686.
  4. 李强, 陈浩, 陈丁当.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语音激活检测算法[J]. 计算机应用, 2016, 36(11): 3212-3216.DOI: 10.11772/j.issn.1001-9081.2016.11.3212.
    LI Qiang, CHEN Hao, CHEN Dingdang.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hidden Markov model[J].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, 2016, 36(11): 3212-3216. DOI: 10.11772/j.issn.1001-9081.2016.11.3212.
版权声明
本博客的文章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原创,本人版权所有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链接,谢谢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blog.ailemon.net/2021/02/18/introduction-to-vad-theory/
All articles are under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ShareAlike 4.0

关注“AI柠檬博客”微信公众号,及时获取你最需要的干货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4 × 2 =

如果您是第一次在本站发布评论,内容将在博主审核后显示,请耐心等待